当前位置: 新闻资讯 实体行业 “中国电器之都”的破与立:因市而兴锻造产业集群
“温州模式”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段传奇。它从家庭工业蹒跚起步,逐渐诞生了多个产业集群,再历经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,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竞争优势。
4月9日,正泰集团的智能家装吸引一名记者关注。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
瓯江北岸,乐清市,温州经济高速发展的代表城市之一。记者随“壮丽70年·奋斗新时代”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乐清柳市镇。从一个个柜台式的小市场起步,乐清柳市镇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低压电器集散中心,更拥有“中国电器之都”的响亮招牌;中国众多知名民营企业,便是从柳市镇电器城的柜台后走向世界。
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
据乐清市柳市镇长虹村原党支部书记郑元飞回忆,20世纪80年代,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兴起,柳市低压电器生产销售规模越来越大,但受限于当时的条件,企业难以取得生产许可证,无证经营、假冒伪劣等问题频现,一时间让柳市电器声名狼藉。
乐清市柳市镇原工商分局局长胡万昌坦言:“当时,柳市工商所对面就是电器一条街。1986年前后,柳市约947家店面和2524个柜台却统统没有营业执照。”
4月9日,一名记者拍摄正泰集团展示的部分产品。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
1987年,杭州武林门的一把烈火烧毁了5000多双温州产的劣质皮鞋,由此唤起了温州人的质量觉醒。
1990年,国务院办公厅单独发文并成立调查组进驻柳市,开展为期5个月的打假行动。胡万昌说,痛定思痛,柳市在关闭13000多家门店、执法立案187起之后,开始了新的思索。
产业要发展,不光要有打掉假冒伪劣根源的“破”,更要有加大扶持力度的“立”。电器城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。柳市电器城于1990年正式挂牌,结束了“有市无场”的历史。历经29年,发展至今的柳市中国电器城分布着两千多家经营户。从前端的制造、中端的物流到终端的销售,柳市电器已打造出足够长且完整的产业链条。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者,手拿一张清单,便能在电器城采购齐全;这里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电器销往世界各地,年销售额达十多亿元人民币。
在胡万昌看来,当年的柳市没被“打死”,却打出了一个“中国电器之都”,是改革开放的成果,也是温州从“质量立市”到“质量强市”的生动实践。
数十年来,“质量”二字一直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,也因此造就了这个中国生产规模最大、市场占有率最高、产品种类最齐全的工业电器生产基地,孕育了正泰、德力西、人民电器等知名企业。
始创于1984年的正泰集团,正是成长于柳市的一家民营企业。仅用35年时间,正泰集团便由浙南一隅的小厂,一跃成为全球员工超3万名,产品与服务涵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;参与制订和修订行业标准240多项,获国内外各种认证2000多项、专利授权4000余项的国际化企业集团。
成功秘诀之一,离不开“质量”二字。正泰集团创始人南存辉说,自己对质量、对规则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。
4月10日,电器城的一家柜台。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
正泰创办之初,南存辉“三顾”上海人民电器厂退休工程师王中江等人的家,用“先要牌子再要票子”的抱负打动了“正泰技术三元老”加盟,为企业构建起最初的研发体系。他将最初的销售所得大量投资于技术设备升级,建立了当地行业内第一家热继电器检测站,并率先取得由当时机械工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,凭借“以质立长”的发展思路,得到当地政府重点扶持,在市场上脱颖而出。
正泰的成长,是温州柳市发展的一个缩影。从家庭作坊到民营企业,从路边摊到电器城,从一个假冒伪劣的重灾区转型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地,柳市电气产业见证了“温州制造”成为质量与品牌的象征,也展现出温州商人“敢为人先,追求卓越”的担当。
而今,依托电气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,柳市正加快建设瓯江智慧供应链物流园、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、中国国际电工电器城会展中心、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,朝着世界级先进电气产业集群前行。
(来源:中国新闻网)